成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青青河边草高清免费版新闻,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影视,亚瑟 中文字幕

首頁>政務公開>政府信息公開目錄>政策文件>其他文件

  • [ 索引號 ]
  • 11500113009307156W/2023-00002
  • [ 發文字號 ]
  • 巴南府發〔2023〕1號
  • [ 主題分類 ]
  • 農業、畜牧業、漁業;建設規劃
  • [ 體裁分類 ]
  • 其他公文
  • [ 發布機構 ]
  • 巴南區人民政府
  • [ 有效性 ]
  • [ 成文日期 ]
  • 2023-01-05
  • [ 發布日期 ]
  • 2023-01-06

重慶市巴南區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2021—2030年)的通知



重慶市巴南區人民政府

關于印發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

2021—2030年)的通知

巴南府發〔2023〕1


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區政府各部門,區屬國有公司,有關單位:

現將《重慶市巴南區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2021—2030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重慶市巴南區人民政府??

202315日?????

(此件公開發布)





重慶市巴南區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

2021—2030年)





前言

第一章?發展形勢

一、基本情況

二、建設成效

三、主要問題

四、有利條件

第二章?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二、基本原則

三、建設目標

四、建設布局

第三章?建設標準和建設內容

一、建設標準

二、建設內容

第四章?建設分區和建設任務

一、潛力分析

二、建設分區

三、任務安排

四、重點項目和重點工程

第五章?建設監管和后續管護

一、強化質量管理

二、統一上圖入庫

三、規范竣工驗收

四、加強后續管護

五、嚴格保護利用

第六章?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

一、投資估算

二、資金籌措

第七章?效益分析

一、經濟效益

二、社會效益

三、生態效益

第八章?實施保障

一、強化組織領導

二、強化規劃引領

三、強化資金保障

四、加大科技支撐

五、嚴格監督考核


前?


高標準農田作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為穩定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提供了重要支撐。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高標準農田建設。習近平總書記202212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始終是建設農業強國的頭等大事。我國是人口大國,對糧食問題,要居安思危,牢牢掌握糧食安全主動權。之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飯碗主要裝中國糧;強調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要加快推動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落實落地;耕地保護要求要非常明確,18億畝耕地必須實至名歸,農田就是農田,而且必須是良田;要突出抓好耕地保護和地力提升,堅定不移抓好高標準農田建設,提高建設標準和質量,真正實現旱澇保收、高產穩產。李克強總理對發展糧食生產、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出明確要求。十二五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巴南區扎實推動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和鄉村振興戰略,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在農業基礎條件改善的同時,減少了農村環境污染與水土流失,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效。

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實施新一輪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20218月國務院批復《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2021—2030年)》,20224月重慶市政府批復《重慶市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2021—2030年)》,國、市均要求加快推進區縣級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編制,細化政策措施,將建設任務落實到地塊。據此編制了《重慶市巴南區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2021—2030年)》(以下簡稱《規劃》)。

《規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部署,立足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以十二五以來巴南區實踐為基礎,銜接《重慶市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2021—2030年)》《重慶市巴南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重慶市巴南區農業農村現代化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巴南區國土空間分區規劃(2021—2035年)》等相關規劃研究編制。《規劃》在深入調研基礎上,分析了當前全區高標準農田建設面臨的形勢,提出了今后一個時期高標準農田建設總體要求、建設標準、建設內容、建設分區、建設任務、建設監管、后期管護、投資估算、資金籌措、效益分析、實施保障等,是指導巴南區科學有序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的重要依據。

規劃期為2021—2030年,展望到2035年。


第一章?發展形勢


十二五以來,區委、區政府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實市委、市政府工作任務,扎實推動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在國家相關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全市深入推進農業綜合開發、農村土地整治、新增千億斤糧食產能田間工程,農田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農田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升。2018年機構改革以來,通過構建新的管理體制、完善制度標準體系、整合建設力量,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為我區糧食及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提供了有力支撐。

一、基本情況

巴南區地處北緯29°2745- 29°4623"東經106°2589- 106°5958"之間,巴南區邊境東西寬約46公里,南北長70公里,幅員面積1822.85平方公里。屬重慶主城核心九區之一,東與涪陵、南川接壤,南與綦江相連,西與江津、九龍坡、大渡口毗鄰,北與南岸、江北、渝北、長壽交界。巴南區管轄14個鎮、9個街道。區政府駐地龍州灣,距市政府駐地21公里,距重慶火車站22公里,距重慶港口23公里,距重慶機場45公里。

截止2020年底,巴南區下轄共23個鎮街,其中9個街道:魚洞街道、蓮花街道、李家沱街道,龍洲灣街道、花溪街道、南泉街道、南彭街道、惠民街道、一品街道,14個鎮:界石鎮、安瀾鎮、圣燈山鎮、木洞鎮、雙河口鎮、麻柳嘴鎮、豐盛鎮、二圣鎮、東溫泉鎮、姜家鎮、天星寺鎮、接龍鎮、石灘鎮、石龍鎮。全區共198個村民委員會,1874個村民小組,農村戶數為17.28萬戶。全區總人口為92.4萬,其中鄉村人口為43.32萬人,占總人口的46.88%,鄉村勞動力資源為28.79萬人。

(一)自然地理

1.地形地貌海拔

巴南區地處長江南岸丘陵地帶,地質地貌形態多樣。從西向東形成有石馬向斜、南溫泉背斜、樵坪向斜、龍崗向斜、石油溝背斜、明月峽背斜、太和向斜、姜家背斜、清和向斜、豐盛背斜10個向斜和背斜。區境內出露的地層多為三疊紀、侏羅紀和第四紀3個紀14個組(層)。境中地勢南高北低,起伏甚大,北部邊緣的麻柳嘴鎮華光村冉家灣海拔154m,為全區最低點,東南邊境的石灘鎮方斗山海拔1132.60m,為全區最高點。海拔500-1000米之間為低山地貌,依其構造分為背斜低山和向斜低山;海拔200-500米之間為丘陵地貌,廣泛分布于境內各個向、背斜,分為低丘、中丘和高丘3類;海拔200米以下為河谷地貌,除河床外,其地貌組合主要有江心島與沙洲、濕地和河漫灘3種類型。

2.氣候條件

巴南區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春早秋遲,夏熱冬暖,初夏有梅雨,盛夏多伏旱,秋季有綿雨,冬季多云霧,霜雪甚少,無霜期長,日照少,風力小,濕度大。年日均氣溫18.7℃,極值氣溫-1℃-40.8℃;總降水量1000-1200毫米,主要集中在5-7;霧期60-90天,日照1100-1300小時;無霜期在300天以上。

(二)社會經濟情況

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865.5億元,按可比價計算(下同),增長3.5%。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50.6億元,增長4.4%;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354.4億元,增長4.9%;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460.5億元,增長2.2%

2020年農業產值平穩增長,農業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糧經占地比為44.155.9。全區糧食總產量21.7萬噸,增長0.9%。農業總產值69.8億元,水稻、紅苕、油菜籽、蔬菜、水果、家禽出欄產品產量有不同程度的增長。總體來說,巴南區農業發展在特色農業發展道路上前景廣闊,另通過高標準農田項目的實施,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改善,農業機械化操作水平逐步提高。

(三)農業資源情況

1.全區耕地情況

耕地數量情況:依據巴南區2020年國土變更調查成果統計:巴南區全區土地總面積2734281.93畝,耕地面積654020.04畝,占土地總面積比例為23.92%。其中耕地中水田321016.57畝,占耕地總面積比值為49.08%;水澆地932.46畝,占耕地總面積比值為0.14%;旱地332071.01畝,占耕地總面積比值為50.78%

耕地坡度情況:依據巴南區2020年國土變更調查成果統計:坡度為0°~2°耕地面積為29076.51畝,坡度為2°~6°耕地面積為59623.85畝,坡度為6°~15°耕地面積為298213.64畝,坡度為15°~25°耕地面積為161357.28畝,坡度級別大于25°面積為105748.76畝。

耕地質量情況:依據巴南區2020年耕地質量等級評價成果,全區平均耕地質量等級4.7等。

2.水資源情況

巴南區河流眾多,主要河道自南向北有長江巴南區邊境段、一品河、花溪河、五布河、雙河河、魚藏溪。長江巴南段河長約60 km,多年平均過境水量3448m3,是城區及沿江城鎮生產、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一品河主河源為綦江區天臺山北麓龍洞灣,流域面積367.12km2,其中區內流域面積332.49km2。多年平均徑流總量為1.73m3,多年平均流量為5.49m3/s。花溪河為巴南區內河流,主河源為南彭街道碑埡,流域面積268.46km2。干流全長63.62km。中、下游有多條小支流匯入。多年平均徑流量1.31m3,多年平均流量為4.16m3/s。五布河主河源為萬盛經開區金子山,流域面積860.43km2,其中區內流域面積774.03km2。干流全長84.4km,其中區內69.45km,多年平均徑流量4.37m3,多年平均流量為13.87m3/s。雙河河主河源于豐盛鎮梅子溝,流域面積66.4 km2,經雙河口至木洞鎮長田坎入長江,全長13.75km。多年平均徑流量0.345m3,多年平均流量為1.09m3/s。魚藏溪主河源于雙河口太平橋,流域面積50.69km2。經麻柳嘴鎮匯入長江,全長15.2km。多年平均徑流量0.263m3,多年平均流量為0.83 m3/s

3.農業產業

十三五期間,全區認真貫徹中央和市級各項強農惠農政策,農產品生產能力保持穩步增長。糧食播種面積保持在56萬畝以上;蔬菜播栽面積達27.02萬畝,特色水果種植面積達6.01萬畝;茶園面積3.14萬畝,名優茶占80%以上;生態漁業淡水養殖面積3.58萬畝。2020年底,全區農業總產值達到69.79億元,農產品加工產值達到103.01億元;農業實現增加值51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1856元,經濟成效持續凸顯,獲市政府督查激勵。

(四)農業基礎設施

1.水利基礎設施

全區已建水庫工程98座,其中,大型水庫1座,中型水庫5座,小型水庫92座,總庫容25470m3。塘壩4522處,總庫容2258.6m3;窖池352處,總庫容3.9m3。全區建成城鄉供水工程共12670處,其中集中供水工程247處,分散供水工程12423處,總供水能力1.18m3。農村集中供水率達到85.7%,初步形成以大中型為骨干、小型為輔助,蓄、引、提水相結合的城鄉供水保障體系。人均蓄引提水能力378m3。全區耕地654020.04畝,發展規模以上灌區21處,累計建成渠道396.1km,現狀有效灌溉面積30.26萬畝。但跨區域骨干供水工程少,網絡化程度低,調配能力弱,大中型水庫可供水量僅占蓄水工程可供水量的27.6%,部分水庫灌溉、生態供水長期被城鎮供水擠占,尚未形成多源互補、區域互通、互為備用的供水水源保障體系,因此部分地區供水安全風險尚處于偏高狀態。

2.道路基礎設施

截至2021年底,我區公路里程已達4690.27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08公里、國道122.896公里、省道235.38公里、縣道238.3公里、鄉道310.2公里、村道3575.5公里,實現了農村公路通鎮通暢率、通村通達率的雙百目標。

、建設成效

(一)保障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持續提升

截至2020年底,全區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18.59萬畝。通過完善農田基礎設施,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增強了農田防災抗災減災能力,鞏固和提升了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建成后的高標準農田,畝均糧食產能增加10%~20%,為穩定和提高我區糧食生產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助推農業生產方式轉型升級

通過集中連片平整土地、配套路溝凼池等農田基礎設施、改良土壤,改善了耕地碎片化、農田不宜機、灌排不完善、生態不友好等問題,促進了農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經營,提高了水土資源利用效率和土地產出率,發展壯大了農村集體經濟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三)改善農田生態環境

通過田塊整治、溝渠配套、節水灌溉等措施,調整優化了農田生態格局,增強了農田生態防護能力,減少了農田水土流失,提高了農業生產投入品利用率,降低了農業面源污染,保護了農田生態環境。建成后的高標準農田,農業綠色發展水平顯著提高,節水、節電、節肥、節藥效果明顯,促進了山水林田湖草整體保護和農村環境連片整治。

(四)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產業發展更加明確,土地綜合生產能力得到提高,農民的土地收益得到明顯提高。開展規模化經營,有利于更多的農村勞動力騰出時間和精力從事二、三產業,同時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在平等、自愿、有償的基礎上,吸納原承包戶的剩余勞動力,并支付相應的勞務報酬,為當地農民增收拓寬了渠道。

、主要問題

(一)高標準農田基礎及配套設施薄弱

全區耕地仍存在著基礎設施薄弱、抗災能力不強、耕地質量不高、田塊細碎化等問題,需要加緊建設。尤其是灌排設施,超過50%的耕地沒有灌溉水源或基本灌排條件,現有灌溉面積中灌排設施配套差、標準低,效益衰減等問題依然有待解決,中小型灌區及小型農田水利工程設施不配套和老化失修,大多灌排泵站帶病運行,效率低下,農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問題仍很突出,干旱時供水不足,易導致大面積受災,遇到強降雨又容易造成農田滯澇和河流沿岸農田損壞。另一方面全區已建成高標準農田區域中仍有一半以上由于建設標準低、工程老化、設施不配套、地力下降等原因,難以適應農業高質量發展要求,需要加緊改造提升。

(二)農田建設投入標準偏低

一是近幾年全區高標準農田建設畝均財政資金投入在1020-1750元左右,遠遠不能滿足實際高標準農田建設的要求,導致有些地方采取集中資金打造一些核心區域的辦法,輻射范圍不足,到了推廣區域往往僅建設一條排水溝、一條耕作道等,從而使得推廣區域基礎配套不足,最終未能建設成為宜機宜耕、能排能灌、高產穩產、旱澇保收的高標準農田。而且,經過多年建設,自然條件較好、相對集中連片、地塊比較平整、建設成本相對較低的區域已實施過項目建設,隨著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深入推進,待建地塊建設條件差、建設難度大、建設成本高,亟需提高建設投入標準。二是建設資金渠道分散,形不成合力,造成許多項目建設標準偏低,多數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僅為土地平整區域低配了提升耕地質量的措施,在局部區域鋪設了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設效益難以得到充分發揮。

(三)管護措施有待進一步完善

高標準農田建成后,后期管護是重點。因缺少后期管護經費,部分鎮街存在重建設、輕管護的問題,未能有效落實管護責任,缺少可執行的工程管護具體方案,同時管護過程中缺少專業性的管護人員、技術措施及資金保障制度,后續監測評價和跟蹤督導機制不完善,日常管護不到位,設施設備損毀后得不到及時有效修復,工程使用年限明顯縮短。

(四)綠色發展需進一步加強

早期建設的高標準農田側重產能提升而對改善農田生態環境重視不夠,在高標準農田項目設計、施工各環節,未能充分體現綠色發展理念,存在簡單硬化溝渠道路等影響生態環境的問題。加之因缺乏與良種良法良機良制等措施的有效融合,一些高標準農田建成后,仍然沿用傳統粗放的生產方式,資源消耗強度大,耕地質量提升不明顯,支撐現代農業綠色發展的作用未能充分發揮。

、有利條件

(一)高標準農田建設重視程度不斷提高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保障糧食安全,關鍵是要保糧食生產能力,確保需要的時候能產的出、供得上,在保護好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的基礎上,大規模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李克強總理多次作出專門批示,強調要實施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加強規劃布局,把高標準農田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為落實糧食安全市長責任制的重要內容,扎實推進建設,健全農田管護機制。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及連續多年中央一號文件都對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出明確要求,彰顯了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全局性、基礎性和戰略性意義,表明了黨中央、國務院對農田建設的高度重視,為高標準農田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

(二)高標準農田建設管理體制更加規范高效

201810月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重慶市機構改革方案》,將原發展改革、財政、國土資源、水利等部門分別管理的農田建設項目統一整合到農業農村部門,構建了權責明晰、上下聯動的工作管理新體系,開創了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新格局。通過建立健全項目和資金、評價激勵、竣工驗收、建后管護等管理辦法,構建完善了重慶市高標準農田建設統一規劃布局、統一建設標準、統一組織實施、統一驗收考核、統一上圖入庫的管理新體制,為統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高標準農田建設具有良好的工作基礎

十三五時期,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巴南區認真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轉變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方式。為助推高標準農田建設,全區多措并舉、強力推進,堅持把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現代化農田設施建設的重要抓手,通過近些年的實踐,建立了可靠的保障制度,技術措施不斷提升完善,專業人才不斷增加,并建成了一大批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穩產高產的高標準農田,為高質量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提供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路徑借鑒。

(四)高標準農田建設形成了廣泛的社會共識

十二五以來的實踐表明,高標準農田建設是一項事關國家糧食安全、現代農業發展的基礎性工作,對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一項事關農業農村興旺、農民脫貧致富的民心工程,是一項事關鄉村田園風貌、農村生態文明戰略性工程,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惠及全民的德政工作,社會各界高度認同,農民群眾普遍歡迎。


第二章?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部署,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和服務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緊緊圍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以提升糧食產能為首要目標,以宜機化、水利化、生態化、園田化、規模化、標準化、智能化等七化為主線,以永久基本農田、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種業基地為重點,堅持新增建設和改造提升并重、建設數量和建成質量并重、工程建設和建后管護并重,產能提升和綠色發展相協調,科學布局和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著力提高建設標準和質量,補齊農業基礎設施短板,提高水土資源利用率,切實增強農田防災抗災減災能力,把建成的高標準農田劃為永久基本農田,實行特殊保護,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高標準農田原則上全部用于糧食生產,為保障我市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提供堅實基礎。

二、基本原則

——政府主導、多元參與。切實落實各級政府責任,尊重農民意愿,維護農民權益,鼓勵支持廣大農民群眾、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各類社會力量參與高標準農田建設。

——科學布局、突出重點。依據國土空間規劃、銜接水資源利用等相關規劃,落實國市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科學確定高標準農田建設布局,以永久基本農田為基礎,優先在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建設高標準農田。

——建改并舉、注重質量。堅持新增建設和改造提升并重、建設數量和建設質量并重,在保質保量完成新增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的基礎上,有序開展已建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

——綠色發展、生態優先。以尊重和維護自然為前提,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于高標準農田建設全過程,科學設計工程措施,創新施工工藝,強化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加強農田生態景觀化建設和農田生態系統保育,建成綠色生態高標準農田。

——因地制宜、綜合治理。依據自然資源稟賦、農業生產特點及生產主要限制性因素,劃分建設區域,確定分區建設重點和內容,統籌推進田、土、水、路、林、電、技、管綜合治理,達到農田基礎設施完備,滿足現代農業發展需要。

——建管并重、長效運行。完善高標準農田建設管護機制,建立以政府為主導,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農戶、專業管護人員等共同參與的管護體系。新建成的高標準農田要全部納入永久基本農田,實行最嚴格的保護制度。

——依法嚴管、良田糧用。全面上圖入庫,強化耕地用途管制,實行耕地占補平衡進出平衡,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建立健全激勵和約束機制,高標準農田原則上全部用于糧食生產。

三、建設目標

規劃期內,圍繞提升糧食產能,集中力量建設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節水高效、穩產高產、生態友好的高標準農田,滿足人們對糧食和食品消費升級需求,進一步夯實糧食安全基礎。通過新增建設和改造提升,確保全區到2025年累計建成30萬畝高標準農田、累計改造提升3萬畝高標準農田,到2030年累計建成34萬畝高標準農田、累計改造提升8萬畝高標準農田。把高效節水灌溉與高標準農田建設統籌規劃、同步實施,規劃期內完成3萬畝新增高效節水灌溉任務。到2035年,通過持續改造提升,全區高標準農田保有量和質量進一步提高,綠色農田、數字農田建設模式進一步推廣,支撐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供給能力進一步提升,形成更高層次、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全市糧食安全保障基礎。

2-1 巴南區2021-2030年高標準農田建設主要指標表

序號

指標

目標值

屬性

1

高標準農田建設

2025年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30萬畝

約束性

2025年累計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3萬畝

2030年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34萬畝

2030年累計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8萬畝

2

高效節水灌溉建設

2021—2030年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3萬畝

預期性

3

新增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新增高標準農田畝均產能提高100公斤左右

預期性

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產能不低于當地高標準農田產能的平均水平

4

新增建設高標準農田畝均節水率

10%以上

預期性

5

建成高標準農田上圖入庫覆蓋率

100%

預期性

四、建設布局

巴南地處重慶中心城區,區內農業資源豐富、農業發展條件優良,擁有廣闊的農業農村發展空間。在一區兩群戰略格局下,結合全區一區五城發展戰略,統籌考慮全區發展定位、地形地貌分區和流域分區,結合自然資源本底條件,科學劃分高標準農田建設分區,因地制宜確定建設重點和建設內容,構建一園一帶兩區的高標準農田建設總體布局。即:高標準農田現代農業產業園,長江沿岸綠色生態高標準農田帶,糧油產業高標準農田建設區、優質蔬菜高標準農田建設區(見附圖1)。


第三章?建設標準和建設內容


一、建設標準

落實全國及市級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綜合考慮全區農田建設的農業、水利、土地、林業、電力、氣象等因素,緊扣高標準農田建設的田、土、水、路、林、電、技、管八個方面,圍繞提升農田生產能力、灌溉能力、通行運輸能力、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護能力、宜機化水平、科技引用水平、建后管護能力、耕地質量提升能力等建設內容,加快構建科學統一、層次分明、結構合理的高標準農田建設標準體系。在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同步開展耕地質量建設、同步完善田間監測體系、同步實施農技農機推廣,確保耕地綜合生產能力和增產能力持續提升,使高產田持續穩產高產、中低產田生產能力大幅提高,實現高標準農田作物產量、質量雙提高。

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以《高標準農田建設通則》(GB/T30600-2022)、《重慶市高標準農田建設規范》(DB50/T761)、重慶市《丘陵山區宜機化地塊整理整治技術規范》(DB50/T795)和《重慶市丘陵山區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示范工程四改技術要求》(試行)為依據開展建設。

結合巴南區近些年的建設實踐和實際情況,明確巴南區高標準農田建設標準要求,做到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上下結合、相互銜接、相互補充。綜合考慮建設成本、物價波動、政府投入能力和多元籌資渠道等因素,全區高標準農田建設畝均投資逐步達到3000元左右。

二、建設內容

(一)田塊整治

充分考慮水土光熱資源環境條件等因素,進一步優化高標準農田空間布局。根據不同區域地形地貌、作物種類、機械作業和灌溉排水效率等因素,合理劃分和適度歸并田塊,確定田塊的適宜耕作長度與寬度。平壩區以修筑條、格田為主,山地丘陵區因地制宜緩坡化改造或修筑梯田,并配套坡面防護設施,梯田田面長邊宜平行等高線布置,增強農田保土、保水、保肥能力。通過客土填充、剝離回填表土層、重構犁底層等措施平整土地,合理調整農田地表坡降,改善農田耕作層,提高灌溉排水適宜性。主要工程內容包括耕作田塊修筑工程、耕作層地力保持工程。建成后,農田土體厚度宜達到50cm以上,水田耕作層厚度宜在20cm左右,水澆地和旱地耕作層厚度宜在25cm以上,丘陵區梯田化率宜達到90%以上,中低山區宜達到70%以上,田間基礎設施占地率一般不超過8%

(二)土壤改良

通過物理、生物、化學等方法,治理過沙或過黏土壤和酸化土壤,提高耕地質量水平。采取深耕深松、秸稈還田、增施有機肥料、種植綠肥等方式,增加土壤有機質,治理退化耕地,改良土壤結構,提升土壤肥力。根據不同區域生產條件,推廣合理輪作模式,減輕連作障礙,改善土壤生態環境。實施測土配方施肥,促進土壤養分平衡。潛育型水稻土應采取開排水溝工程措施,改善土壤結構;過沙或過黏土壤應通過摻黏或者摻沙等措施,改良土壤質地;酸化土壤應通過施用土壤調理劑等措施進行改良;有機質含量過低的低產土壤,應通過增施有機肥、種植綠肥、秸稈還田等措施進行培肥。主要工程內容包括退化土壤治理、障礙土層改良、土壤培肥等。建成后,土壤pH值宜保持在5.5~7.5,土壤的有機質含量、容重、陽離子交換量、有效磷、速效鉀、微生物碳量等其他物理、化學、生物指標達到當地自然條件和種植水平下的中上等水平。石龍、接龍、二圣、南彭、東溫泉、雙河口、麻柳嘴、豐盛、木洞等10個鎮街開展土壤酸化改良示范,重點在土壤酸化較嚴重的水稻、蔬菜等作物種植區實施酸化土壤改良示范1萬畝,通過示范推廣鈣鎂磷肥/土壤調理劑+配方肥+秸稈還田/有機肥等改良技術模式,到2025年,示范區酸化土壤pH值平均增加0.5個單位。

(三)灌溉和排水

按照旱、澇、漬綜合治理的要求,科學規劃建設田間灌排工程,加強田間灌排工程與灌區骨干工程的銜接配套,形成從水源到田間完整的灌排體系。因地制宜配套小型水源工程,加強雨水和地表水收集利用。按照灌溉與排水并重要求,合理配套建設和改造輸配水渠(管)道、排水溝(管)道、泵站及渠系建筑物,完善農田灌溉排水設施。因地制宜推廣渠道防滲、管道輸水灌溉和噴微灌等節水措施,支持建設必要的灌溉計量設施,提高農業灌溉用水利用效率。倡導建設生態型灌排系統,保護農田生態環境。主要工程內容包括小型水源工程、輸配水工程、渠系建筑物工程、田間灌溉工程、排水工程、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成后,田間灌排系統完善、工程配套、利用充分,輸、配、灌、排水及時高效,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水分產出率明顯提高,灌溉保證率不低于50%,旱作區農田排水設計暴雨重現期達到5~10年一遇,1~3d暴雨從作物受淹起1~3d排至田面無積水;水稻區農田排水設計暴雨重現期達到10年一遇,1~3d暴雨3~5d排至作物耐淹水深。

(四)田間道路

田間道路布置應按照區域生產作業需要和農業機械化要求,優化機耕路、生產路布局,整修田間道路,充分利用現有農村公路,因地制宜確定道路密度、寬度等要求。機耕路寬度宜3~6m,生產路寬度一般不超過2m,路面材質宜采用泥結碎石、素土等材質。合理配套建設農機下田坡道、橋涵、錯車點和末端掉頭點等附屬設施,提高農機作業便捷度。倡導建設生態型田間道路,因地制宜減少硬化路面及附屬設施對生態的不利影響。主要工程內容包括田間道和生產路。建成后,在集中連片的耕作田塊中,田間道路直接通達的田塊數占田塊總數的比例,平壩區達到100%,山地丘陵區達到90%以上,滿足農機作業、農資運輸等農業生產活動的要求。

(五)農田防護和生態環境保護

根據因害設防、因地制宜的原則,對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護工程進行合理布局,與田塊、溝渠、道路等工程相結合,與村莊環境相協調,完善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護體系。通過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水土流失治理建設等,保持和改善農田生態環境,提高農田生態安全,提升碳匯能力,增強生態服務功能。以水土流失易發區為重點,加強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護工程建設。在水土流失易發區,合理修筑岸坡防護、坡面防護等設施,提高水土保持和防洪能力。主要工程內容包括岸坡防護工程、坡面防護工程。建成后,區域內受防護的農田面積比例一般不低于90%,防洪標準達到10~20年一遇。

(六)農田輸配電

對適宜電力灌排和信息化的農田,鋪設高壓和低壓輸電線路,配套建設變配電設施,為泵站、機井以及信息化工程等提供電力保障。根據農田現代化建設和管理要求,合理布設弱電設施。輸配電設施布設應與田間道路、灌溉與排水等工程相結合。主要工程內容包括輸電線路、變配電裝置和弱電工程。建成后,實現農田機井、泵站等供電設施完善,電力系統安裝與運行符合相關標準,用電質量和安全水平得到提高。

(七)科技服務

建立高標準農田耕地質量長期定位監測點,跟蹤監測耕地質量變化情況,推廣免耕少耕、酸化土壤改良等技術措施,保護和持續提升耕地質量。大力引進推廣高標準農田建設先進實用技術,加強工程建設與農機農藝技術的集成和應用。推進數字農業、良種良法、科學施肥、布設殺蟲燈等病蟲害綜合防治等農業科技應用,積極開展物理、生物、化學防治相結合的綜合防治措施,科學合理利用高標準農田。探索高標準農田建設新材料、新工藝的開發應用,研究制定有關技術規范,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建成后,田間定位監測點布設密度符合要求,農田監測網絡基本完善,科學施肥施藥技術基本全覆蓋,良種覆蓋率、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明顯提高。根據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新建高標準農田按照每3.5萬畝左右建設1個耕地質量監測點,我區到2030年累計建成監測點10個。

(八)管護利用

全面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信息統一上圖入庫,實現有據可查、全程監控、精準管理、資源共享。依據《耕地質量等級》(GB/T33469)國家標準,在項目實施前后及時開展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評價。深入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落實高標準農田管護主體和責任,開展管護范圍內的高標準農田工程設施建后運行管理和經常性檢查維修養護,引導新型經營主體參與高標準農田設施運行管護,健全管護制度,落實管護資金,及時修復損毀工程,確保建成的高標準農田持續發揮效益。對建成的高標準農田,要加強病媒生物管理,按要求開展監測,同時加強傳染病監測,并劃為永久基本農田,實行特殊保護,確保高標準農田數量不減少、質量不降低。


第四章?建設分區和建設任務


一、潛力分析

(一)新建高標準農田潛力分析情況

1.市級下發潛力

202010月份,市農委下發了巴南區高標準農田規劃潛力圖層,包括潛力分區、已上圖入庫高標準農田、其他潛力圖層三個矢量圖層:潛力分區包括優先建設區40344個圖斑、面積310461.89畝;有條件建設區43944個圖斑、面積138062.86畝;改造提升區5318個圖斑,面積25120.52畝;已上圖入庫高標準農田11658個圖斑,面積89434.13畝,其他潛力14795個圖斑,面積134936.24畝。

2.現狀潛力

以巴南區2020年國土變更調查成果為基礎,對已收集資料進行空間分析,測算出可實施巴南區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項目潛力值。具體操作方法為提取巴南區2020年國土變更調查成果的耕地圖斑區域,首先將巴南區已驗收的高標準農田項目范圍進行排除,其次扣除不適宜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范圍(包含扣除耕地坡度級別大于25度、巴南區14-19年已實施退耕還林區域及2020年林地變更調查數據、調整版生態保護紅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一致性處理后規劃建設用地、城市預留發展區域、現階段城鎮開發邊界、零星碎小圖斑等)。共計扣除耕地面積461147.94畝,即可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項目耕地潛力規模192872.10畝。

3.擬可實施高標準農田潛力

套合市級下發巴南區高標準理論潛力值分析得出,巴南區實際新建高標準農田潛力規模為172719.15畝。其中優先建設區規模134322.25畝、有條件建設區規模33152.49 畝,其他潛力5244.41畝。

改造提升規模為81316.22畝,即2011年到2020年已建高標準農田區域的耕地圖斑共67835.32和其周圍輻射區域的耕地圖斑13480.90畝。

、建設分區

(一)高標準農田現代農業產業園

主要包括惠民街道、二圣鎮、天星寺鎮、木洞鎮、東溫泉鎮等鎮街。該區域以現代農業產業園為載體,著力打造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先行區。高標準農田建設以優化土地利用結構與布局,實現集約節約利用和規模效益,重點發展特色產業,提高土地資源利用效率,實現管理的機械化、智能化為主。推動都市現代農業提質增效,優化調整農田布局,助推鄉村產業發展。

(二)長江沿岸綠色生態高標準農田帶

主要包括龍洲灣街道、魚洞街道、蓮花街道、雙河口鎮、麻柳嘴鎮等鎮街。該區域主要實施綠色生態型高標準農田建設,以加強農田基礎設施生態化建設,積極發展節水農業和水肥一體化灌溉,探索與現代農業相適應的生態田園建設模式為主。統籌推進耕地休養生息,加強農田生態系統的保育以及退化農田的改良修復,加強耕地質量調查評價與監測,耕地質量等級宜達到5等以上。加大土壤污染防治、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力度,采取生物修復、化學治理、改變輪作制度等措施,控制治理土壤中持久性有機污染物、重金屬含量,農田灌溉水質必須符合有關標準,減少面源污染,推進有機綠色農業、循環農業,提高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的種植比重,確保農田生態系統穩定和農業可持續發展。依托近郊區位優勢,拓展高標準農田+”功能,深入發掘農業農村的生態涵養、休閑觀光、文化體驗、養老服務等多種功能和多重價值,培育鄉村生態民宿文化旅游、森林康養等特色優勢產業。

(三)高標準農田兩區

——糧油產業高標準農田建設區。主要包括石龍鎮、石灘鎮、接龍鎮、姜家鎮、東溫泉鎮、豐盛鎮等鎮街。該區地勢較為平坦,是全區優質耕地的集中分布區和重要的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該區域以鞏固提升全區口糧安全為目標,以提高田間設施配置密度和規格、提升農機作業水平和耕地質量為主攻方向,加強田、土、水、路、林、電、技、管綜合整治,推進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的建設,穩步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優質蔬菜高標準農田建設區。主要涉及蓮花、南彭、界石片區,木洞、麻柳嘴、豐盛片區,石龍、接龍片區。該區域高標準農田建設以提升農機作業水平為主攻方向,提高機械化率,在提升耕地質量和產能的基礎上,建設城市菜籃子產品重要供給區,將現代農業開發充分與鄉村旅游、歷史文化傳承相融合,開展多功能導向型高標準農田建設,推動田園風光、農耕文明、歷史文化等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新優勢,助推農、文、旅融合發展。

、任務安排

根據巴南區一園一帶兩區的高標準農田建設布局,結合全區耕地現狀、各鎮街高標準農田建設和增產潛力、發展定位,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面積、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水土資源條件等因素,統籌考慮高標準農田建設資金、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現代農業產業發展要求等因素,將市級確定全區高標準農田新增建設任務、改造提升任務與高效節水灌溉任務落實到各鎮街。

規劃實施過程中,根據全區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變化情況,可按程序對分鎮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實行動態調整。

4-1 巴南區各鎮街2021-2030年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表

單位:萬畝

行政區名稱

2021-2025年新建面積

2026-2030年新建面積

合計

魚洞街道

0.20

0.00

0.20

南泉街道

0.00

0.20

0.20

南彭街道

0.00

1.20

1.20

惠民街道

0.58

0.00

0.58

界石鎮

0.15

0.00

0.15

安瀾鎮

1.30

0.00

1.30

圣燈山鎮

0.00

1.50

1.50

雙河口鎮

0.30

0.00

0.30

麻柳嘴鎮

0.80

0.00

0.80

豐盛鎮

0.80

0.00

0.80

二圣鎮

0.15

0.00

0.15

東溫泉鎮

1.30

0.00

1.30

姜家鎮

1.65

0.00

1.65

天星寺鎮

0.62

0.00

0.62

接龍鎮

2.00

1.00

3.00

石灘鎮

0.00

0.20

0.20

石龍鎮

1.60

0.00

1.60

合計

11.45

4.10

15.55

4-2 巴南區各鎮街2021-2030年改造提升項目建設任務表

單位:萬畝

行政區名稱

2021-2025年新建面積

2026-2030年新建面積

合計

惠民街道

0.00

0.30

0.30

安瀾鎮

1.00

0.00

1.00

木洞鎮

0.69

0.00

0.69

雙河口鎮

0.00

0.40

0.40

麻柳嘴鎮

0.00

0.30

0.30

豐盛鎮

0.00

0.30

0.30

二圣鎮

0.00

0.70

0.70

東溫泉鎮

1.20

0.00

1.20

接龍鎮

0.00

1.00

1.00

石灘鎮

0.00

1.00

1.00

石龍鎮

0.23

1.00

1.23

合計

3.12

5.00

8.12

同時,根據2021-2030年各鎮街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在規劃期內優先對永久基本農田建設高標準農田,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擬實施項目17個,其中新建高標準農田項目9個,改造提升項目8(詳情見附表1)。

、重點項目和重點工程

——丘陵山區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示范項目。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為目標,堅持投、建、用、管、還一體謀劃、一體推進,在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基礎上,注重與千年良田項目標準銜接、項目銜接,通過改大、改水、改路、改土,建成一批宜機宜耕、能排能灌、高產穩產、旱澇保收的高標準農田。引導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糧油種植大戶、重點農業企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利用,筑牢我市糧食生產基礎。規劃在木洞鎮、東溫泉鎮、石龍鎮、接龍鎮、安瀾鎮、姜家鎮、二圣鎮、天星寺鎮、雙河口鎮等區域,到2025年累計改造提升3萬畝,到2030年累計改造提升8萬畝。

——“千年良田工程。根據糧食安全產業帶建設需要,以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內集中連片的農田為重點,實施耕地宜耕性能提升工程、灌溉與排水、改造提升工程和田埂生態防護工程等,推進良田、良法、良技、良機融合和多項目、多業態、多功能集成發展,突出農業經營現代化、農機裝備現代化、農民組織現代化,注重農耕文明傳承、信息化建設、機制模式創新、可持續發展,牢牢守住、建好、用好優質農田,提升糧食(油料、蔬菜)生產能力,全力保障優質糧油等重要農產品供給,堅決扛起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重任。按照建設一批、改造一批、保護一批的方式,規劃以石龍鎮、石灘鎮、接龍鎮、姜家鎮、東溫泉鎮等特色糧油產區為建設重點,累計建成千年良田2萬畝。

——“七化高標準農田示范項目。著眼農業高質量發展要求,按照集中連片、集約高效、種養循環、綜合立體、農旅融合、共建共管的開發方式,突出糧油等優勢主導產業,以七化即宜機化、水利化、生態化、園田化、規模化、標準化、智能化為目標,在特色糧油產區和城鄉融合發展先行區因地制宜規劃建設基礎強、產業興、鄉村美、農民富的高標準農田與現代農業示范區,大力提高資源利用率、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著力打造農田建設、美麗鄉村與增收致富的永續工程,為全市現代農業發展和鄉村振興探索路徑。規劃在石龍鎮、石灘鎮、接龍鎮、姜家鎮、東溫泉鎮、二圣鎮、天星寺鎮、南泉鎮、惠民街道、南彭街道等建成一個區縣級七化項目。


第五章?建設監管和后續管護


一、強化質量管理

(一)嚴控建設質量

適應農業高質量發展要求,合理規劃建設布局,科學設計建設內容,統一組織項目實施。全面推行項目法人制、招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合同管理制和公示制,規范項目變更管理,建立健全定期調度機制、過程巡查檢查制度,實現項目精細化管理。嚴格執行項目規劃設計評審和工程建設標準,落實工程質量管理責任,確保建設質量。

(二)開展質量評價

利用高標準農田耕地質量長期定位監測點,跟蹤監測田間基礎設施運行情況、高標準農田基礎地力變化情況、高標準農田土壤理化性狀變化情況。按照《耕地質量等級》(GB/T33469)國家標準,在建設前后分別開展耕地質量等級評價和變更調查,評價高標準農田糧食產能水平,逐步實現建設一片、調查一片、評價一片

(三)加強社會監督

尊重農民意愿,維護農民權益,保障農民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加強宣傳,引導群眾參與項目申報、建設和后期土地利用。在項目區設立統一規范的公示標牌和標志,及時將項目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立項年度、建設區域、投資規模等信息進行公開,接受社會和群眾監督。因地制宜推行推廣以工代賑方式。

二、統一上圖入庫

(一)銜接信息平臺

及時查清并掌握新建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立項、實施、驗收、管護等各個階段信息,及時做好與全國農田建設監測監管平臺、重慶市新增耕地核查監測監管系統等相關系統的銜接和共享,為全市高標準農田建設一張圖提供基礎數據支撐。

(二)做好信息報備

嚴格執行信息報備制度,及時、全面、準確將各環節信息填報至全國農田建設監測監管平臺,納入國家統一監管。制定全區高標準農田建設信息完成情況報備考核制度,以每年1231日為考核檢查日期,確保每年1231日前錄入監管平臺資料全面、可靠。

(三)加強動態監管

要把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納入目標責任考核范疇,建立健全高標準農田建設和規劃實施考核評價制度,全面掌握高標準農田建設基本情況和產出能力變化。應定期組織對巴南區各高標準農田建設情況進行考核和規劃實施評估,督促各區域規范有序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同時,定期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資金使用、建設進展、完成情況、工作質量等檢查、竣工驗收要對高標準農田的利用、產出效益等進行全方位分析和評價。

(四)強化信息共享

落實國務院關于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管理要求,完善與規劃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林業等部門間數據信息共享機制,實現農田建設、保護、利用信息的互聯共享。加強數據挖掘分析,為農田建設管理和保護利用提供決策支撐。

三、規范竣工驗收

(一)明確驗收程序

按照誰審批、誰驗收的原則,區農業農村委根據現行農田建設項目管理規定,組織開展區級初步驗收,驗收結果逐級上報,由市級指導單位組織開展市級驗收。

(二)規范項目歸檔

區農業農村委作為項目檔案管理的責任主體,負責項目全過程檔案的收集、保管和利用。項目竣工驗收后,按照高標準農田檔案管理有關規定,做好項目檔案的收集、整理、組卷、存檔工作。

(三)做好工程移交

工程竣工驗收合格后,及時按照有關規定辦理交付利用手續,做好登記造冊,明確工程設施的所有權和使用權。需要變更權屬的,及時辦理變更登記發證,確保建成后的高標準農田權屬清晰。

四、加強后續管護

(一)明確管護責任,落實管護主體

按照高標準農田建后管護制度和誰受益、誰管護,誰使用、誰管護的原則,項目竣工后,區農業農村委與項目區所在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簽訂管護移交協議(責任書),明確相關管護責任,落實管護主體。鼓勵探索以協議的方式,將已建成的高標準農田項目工程設施使用權移交到村或實際經營主體,確保建成的工程設施正常運行。

(二)健全管護機制

按照權責明晰、運行有效的原則,建立健全日常管護和專項維護相結合的工程管護機制。區級相關部門要做好灌溉與排水、田間道路等工程管護的銜接,確保管護機制落實到位。調動村級組織、受益農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組織等落實高標準農田管護責任的積極性,探索實行田保姆建用管三同步等方式,形成多元化管護格局。

(三)落實管護資金

建立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管護經費合理保障機制。區級財政每年應根據工程設施的管護情況安排管護資金。完善鼓勵社會資本積極參與高標準農田管護的政策措施,保障管護主體合理收益。探索通過新增耕地指標收益籌措后期管護資金。

(四)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

按照改大、改水、改路、改土的建設理念,因地制宜修建高效節水灌溉措施,從農業用水計量方面落實農業水價綜合改革,促進農業節水和農田水利工程的良性運行。

五、嚴格保護利用

(一)強化用途管制

嚴格耕地用途管制,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和農用地進出平衡。已建成的高標準農田,要及時劃為永久基本農田,實行特殊保護,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損毀、擅自占用或改變用途,確保長期發揮效益。經依法批準占用高標準農田的,要及時補充,確保高標準農田數量不減少、質量不降低。

(二)加強農田保護

推行合理耕作制度,實行用地養地相結合,確保可持續利用。對水毀等自然損毀的高標準農田,要納入年度建設任務,及時進行修復或補充。抓好土壤培肥改良,開展耕地質量監測,防止地力下降。嚴禁將不達標污水排入農田,嚴禁將生活垃圾、工業廢棄物等傾倒、排放、存放到農田。

(三)確保良田糧用

堅持良田糧用原則,積極引導高標準農田、新增耕地重點用于糧食生產。引導作物一年兩熟以上的糧食生產功能區至少生產一季糧食,種植非糧作物的要在一季后能夠恢復糧食生產。


第六章?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


一、投資估算

在綜合考慮工程設施建設與耕地質量提升同步推進的要求、不同地區投入狀況差異以及高標準農田建設難度加大、成本上升等多種因素情況下,并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投資要求,要逐步將投資達到每畝3000元。因此,巴南區2021-2025年新建高標準農田項目每畝所需投資按照1700-1800元計算,2026-2028年新建高標準農田項目每畝所需投資按照2250元計算,2029-2030年新建高標準農田項目每畝所需投資按照3000元計算;改造提升項目每畝所需投資按照4240元進行測算,預估總投資需64091萬元。

6-1 巴南區分年度新建高標準農田項目投資估算表

單位:萬元

序號

年度

新建高標準農田投資

改造提升投資

合計

1

2021年度

6321

0

6321

2

2022年度

3600

4240

7840

3

2023年度

5400

4240

9640

4

2024年度

2700

4240

6940

5

2025-2026年度

1800

4240

6040

6

2026-2027年度

2700

4240

6940

7

2027-2028年度

3150

4240

7390

8

2028-2030年度

4500

8480

12980

合計

30171

33920

64091


二、資金籌措

(一)穩定提升財政投入

要立足現有政策和資金渠道,加大投入。各級財政、承包經營高標準農田的個人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共同承擔高標準農田建設支出責任。積極爭取中央補助資金和市級補助資金,足額安排地方財政配套資,引導各類高標準農田建設資金統籌使用和有序投入,確保完成建設任務。加大土地出讓收入對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支持力度。

(二)統籌及合理使用整合資金

一是要加強高標準農田新增耕地指標核定、交易和收益調節分配,拓展高標準農田建設資金投入渠道。二是要統籌整合財政、發展改革、水利、規資等部門的農田建設資金,按照規劃目標,將任務和資金落實到地塊,引導各類高標準農田建設資金統籌使用和有序投入,確保規劃期內完成建設任務。

6-2 巴南區分年度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資金籌措表

單位:萬元

年度

投資估算

資金籌措

中央、市級資金

區縣資金

2021年度

6321

4488

1833

2022年度

7840

6640

1200

2023年度

9640

7840

1800

2024年度

6940

6040

900

2025-2026年度

6040

5440

600

2026-2027年度

6940

6040

900

2027-2028年度

7390

6340

1050

2028-2030年度

12980

11480

1500

合計

64091

54308

9783


第七章?效益分析


一、經濟效益

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高標準農田建成后,新增建設高標準農田畝均預計可提高糧食綜合產能100公斤左右、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畝均預計可提高糧食綜合產能80公斤左右,節水、節能、節肥、節藥、節勞效果顯著,畝均每年增收節支約500元。

二、社會效益

增強全區糧食安全保障能力。高標準農田建成后,能夠加快補齊農田基礎設施短板,提高水土資源利用效率,增強糧食生產能力和防災抗災減災能力,成為旱澇保收、穩產高產的良田。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能夠有效促進農業規模化、專業化、標準化生產經營,加快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的推廣應用,推動農業經營方式、生產方式、資源利用方式的轉型升級,加快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保護種糧農民積極性。能夠完善農田基礎設施,提升耕地質量,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農業競爭力,調動種糧農民的積極性。

三、生態效益

提高水土資源利用效率。高標準農田建成后,有效提高耕地集約節約利用水平,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可提高10%以上,畝均節水率10%以上,緩解農業發展的水土資源約束,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改善農業生態環境。高標準農田建成后,畝均節藥、節肥率均在10%以上,可有效提高農藥化肥利用效率、減輕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土壤酸化、潛育化和水土流失,保持耕地土壤健康,促進農業綠色發展。提升農田生態功能。高標準農田建成后,可增強農田水土保持能力、改善小氣候、防風固沙、增加林木蓄積量,優化農村田園景觀,為鄉村生態宜居提供綠色屏障。


第八章?實施保障


一、強化組織領導

(一)加強組織領導

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領導機制,認真落實中央統籌、市負總責、區縣抓落實、群眾參與的工作機制。強化政府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直接負責的責任制,抓好規劃實施、任務落實、資金保障、監督評價和運營管護等工作,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和基礎保障。

(二)壓實部門責任

區農業農村委要在同級人民政府領導下,落實好建設任務和工作責任。制定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主動協作配合,做好規劃指導、資金投入、新增耕地核定、水資源利用和管理、金融支持等工作,協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強建設資金全過程績效管理,科學設定績效目標,做好績效運行監控和評價,強化結果應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三)強化隊伍建設

健全區級農田建設管理和技術服務機構管理職能,充分發揮農田整治機構的研究咨詢、政策建議、技術服務和實施監管作用。加大農田整治專業教育和技術培訓力度,健全從業人員上崗認證和機構資質認證制度,提升農田建設管理和技術人員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

二、強化規劃引領

(一)嚴格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的實施

規劃一經批準,必須嚴格執行,高標準農田項目的立項審批和各類高標準農田建設活動必須符合高標準農田規劃,在實施過程中,嚴格按照市級下達建設任務及規劃情況進行落實,明確實施時序安排。

(二)加強規劃銜接

本規劃編制充分做好與巴南區鄉村振興、國土空間、土地整治、農業、水利、電力、交通道路等經批準的有關規劃銜接,避免出現規劃沖突和投資浪費。綜合考慮資源承載力、城鎮化進程等因素,落實高標準農田建設區域,明確建設的重點區域。

(三)抓好評估督導

建立規劃實施督促機制和監測評估體系,加強日常監督指導,規劃實施中期采用自評與第三方評估相結合的方式開展評估,對規劃目標、建設任務、重點工程的執行情況進行評估分析,客觀評價規劃實施進展,總結提煉經驗做法、剖析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進一步發揮好規劃的引領作用。完善規劃實施的民主監督機制,及時公開規劃實施相關信息,接受全社會監督。

三、強化資金保障

(一)整合財政資金

圍繞規劃確定的重點建設區域和目標任務,堅持以統籌使用支農資金為手段,以提高支農資金使用效益為目的,在維持現有各類支農資金投向相對穩定的前提下,要把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支農投入的重點,不斷加大各涉農資金主管部門間資金統籌協調力度,形成有效合力,支持全區高標準農田建設。

(二)創新投融資模式

發揮政府投入引導和撬動作用,采取投資補助、以獎代補、先建后補、財政貼息等多種方式支持高標準農田建設。在嚴格規范政府債務管理的同時,鼓勵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機構結合職能定位和業務范圍支持高標準農田建設,引導商業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完善政銀擔合作機制,加強與信貸擔保等政策銜接。在債務限額內發行債券支持符合條件的高標準農田建設。

(三)用好新增耕地指標收益

加強高標準農田新增耕地指標核定、交易、跨區域調劑統籌和收益調節分配,拓展高標準農田建設資金投入渠道。已建高標準農田項目新增耕地指標調劑收益用于高標準農田建設。

四、加大科技支撐

(一)加強技術創新

針對涉及高標準農田建設、管理、保護全過程的卡脖子難題,加強科技研發前瞻布局,加大對農田防災抗災減災能力提升、農田信息化監管等關鍵技術問題的攻關力度。明確階段性目標,集成跨學科、跨領域優勢力量,加快重點突破,推進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高標準農田建設提供技術支撐。

(二)開展科技示范

大力引進和推廣高標準農田建設先進實用工程與裝備技術,加強農田建設與農機農藝技術的集成與應用。開展生態綠色農田、數字農田和土壤酸化、退化及工程性缺水等專項建設示范,引領相同類型區域高標準農田建設。實施區域化整體建設,在潛力大、基礎條件好、積極性高的地區,推進高標準農田示范建設。

五、嚴格監督考核

(一)強化激勵考核

按照市政府督查激勵措施要求,巴南區農業農村委定期組織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年度評價激勵工作,強化評價激勵結果運用,對完成任務較好的予以獎勵,對完不成任務的予以問責。把高標準農田建設實施成效納入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的年度績效考評內容,確保如期完成目標任務。

(二)動員群眾參與

構建群眾監督參與機制,積極引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社會組織等各方面廣泛參與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形成共同監督、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注重發揮農民群眾的主體作用,激發農民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生產經營者參與高標準農田項目規劃、建設和管護等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三)做好風險防控

樹立良好作風,強化廉政建設,嚴肅工作紀律,推進項目建設公開透明、廉潔高效,切實防范農田建設項目管理風險。加強對建設資金全過程績效管理,科學設定績效目標,做好績效運行監控和評價,強化結果應用。加強工作指導,對發現的問題及時督促整改。嚴格跟蹤問責,對履職不力、監管不嚴、失職瀆職的,依法追究有關人員責任。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