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青青河边草高清免费版新闻,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影视,亚瑟 中文字幕

首頁>政務公開>法定主動公開內容>規劃信息>專項規劃

重慶市巴南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重慶市巴南區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年)》的通知

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區政府各部門,有關單位

《重慶市巴南區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年)》已經區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

重慶市巴南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3年4月28日?????????????

此件公開發布


重慶市巴南區礦產資源總體規劃

20212025年)??

重慶市巴南區人民政府

二〇二


??

一、現狀與形勢

(一)礦產資源概況

(二)上輪規劃實施成效

(三)形勢與要求

二、指導原則與目標

(一)指導思想

(二)基本原則

(三)規劃目標

三、礦產勘查開發與保護布局

(一)礦產資源勘查開發調控方向

(二)礦產資源產業重點發展區域

(三)勘查開采與保護布局

四、加強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與保護

(一)合理確定開發強度

(二)優化開發利用結構

(三)嚴格規劃準入管理

五、綠色礦山建設和礦區生態保護

(一)綠色勘查

(二)綠色礦山建設

(三)礦區生態保護修復

六、規劃實施與保障措施

(一)加強統籌協調

(二)嚴格審核管控

(三)強化資金保障

(四)健全監督機制

?

??

?

礦產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為加強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和保護的統一規劃,促進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協調、可持續發展,提高資源安全保障能力,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重慶市礦產資源管理條例》《礦產資源規劃編制實施辦法》《重慶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年)》,按照《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關于全面開展區縣級礦產資源規劃(2021-2025年)編制工作的通知》(渝規資〔2020〕143號),制定《重慶市巴南區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

《規劃》是落實國家礦產資源戰略、加強和改善礦產資源宏觀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區規劃自然資源主管等部門依法審批和監督管理地質勘查、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活動的重要依據。涉及礦產資源開發活動的相關行業規劃,應當與本《規劃》做好銜接。

《規劃》以2020年為基期,以2025年為目標年,展望到2035年。

?

一、現狀與形勢

巴南區位于重慶中心城區南部。行政區域東西距51千米,南北距71千米,地理坐標東經106°26′—106°59′,北緯29°7′—29°45′。轄區面積1825平方千米。

2020年底,巴南區下轄9個街道和14個鎮。全區常住人口117.89萬人,戶籍人口94.70萬人,其中城鎮人口57.68萬。2020年,巴南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65.5億元。

巴南區區位優勢突出,發展勢頭強勁。重慶內環快速路、繞城高速、渝黔、渝湘、沿江高速在境內交匯,是“重慶—東盟南向國際物流大通道”的起點。擁有60余千米長江黃金水道,李家沱、馬桑溪、魚洞3座長江大橋和在建的白居寺長江大橋架通南北,渝南大道、龍洲大道、巴濱路、輕軌2號線和3號線等構筑起便捷的立體交通網絡。境內江河溪流縱橫交錯、高山茶園云霧繚繞,全區森林覆蓋率47.6%,有重慶市十大旅游度假區之一的東溫泉—南溫泉旅游度假區以及天坪山、圣燈山、云篆山、樵坪山、南湖、金龍湖、豐盛古鎮、木洞老街等旅游休閑勝地,擁有世界罕見常年保持40℃水溫的喀斯特溫泉熱洞,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區”“中國溫泉之鄉”。產業基礎雄厚,重慶國際生物城正式落戶,公路物流基地成為全市“1+3”國際物流分撥基地之一,汽車摩托、生物醫藥、電子信息、商貿物流、軍民融合等產業集群不斷發展壯大。現代特色效益農業“3+5”產業體系加快構建,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十四五”期間,巴南區以建成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新范例為統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實現新的更大發展,遵循主城都市區中心城區東部生態之城、南部人文之城的發展方向,著力推進“一區五城”建設,提升巴南發展戰略地位和區域發展能級,形成重慶南部新的重要增長極。

(一)礦產資源概況

1.礦產資源特點

巴南區地處揚子準地臺重慶臺坳重慶陷褶束華鎣山穹褶束,為沉積型地層。截至2020年底,已發現礦產資源19種(含亞礦種),主要有煤、天然氣、地熱、鐵礦、金礦、電石用灰巖、熔劑用灰巖、水泥用灰巖、建筑石料用灰巖、含鉀凝灰巖、冶金用白云巖、冶金用砂巖、玻璃用砂巖、建筑用砂、陶粒頁巖、磚瓦用頁巖、磚瓦用粘土、水泥配料用泥巖、礦泉水。

全區礦產資源賦存特點:大型礦床多為煤和石灰巖,小型礦床多為磚瓦用頁巖、砂巖等。具有現實資源優勢的礦種主要是地熱和建筑石料用灰巖。

礦產資源的分布特點:區內礦產資源分布區域明顯,分布相對集中,分帶較明顯。區域礦產資源主要分布在區內南溫泉背斜、桃子蕩背斜和豐盛場背斜附近。

開發利用特點:區內中低溫地熱資源十分豐富,分布于區域內的各熱儲構造帶,在全市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建筑石料用灰巖、磚瓦用頁巖資源豐富;砂巖(玻璃用砂、建筑用砂)、煤、鐵礦等具有一定的資源潛力。

2.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現狀

截至2020年底,區內開發利用的礦產有:地熱、建筑石料用灰巖、磚瓦用頁巖3種。全區礦山24個,其中地熱11個,建筑石料用灰巖10個,磚瓦用頁巖3個。大中型礦山為20個,占礦山總數的83%。

(二)上輪規劃實施成效

上輪礦產資源規劃實施以來,巴南區深入推進礦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取得積極成效,礦業轉型升級和綠色礦山建設成效明顯,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水平不斷提升,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撐和保障。

礦產資源保障能力有所提高。提高了建筑石料用灰巖礦產資源的開發力度和礦產資源保障能力;新設桃子蕩背斜石灰巖開采區。地熱資源勘查資源量穩步增長,資源量新增146萬立方米/年。

截至2020年底,全區查明礦產資源有19個礦種(含亞礦種),其中查明主要礦產資源有8個礦種(含亞礦種)。

開發布局與結構優化成效顯著。巴南區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落實“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依法關閉了一批產能小、破壞資源、污染環境、布局不合理的礦山,使全區礦山開采秩序進一步規范。礦山數量由2015年的57個減少至24個,礦山數減少58%,大中型礦山比例由2015年59.65%上升至2020年的83%。

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與土地復墾初見成效。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工作取得成效,礦山地質環境明顯好轉,土地復墾率和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率有所提高。完善了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和治理恢復責任機制、礦山環境恢復補償制度;完善了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基金制度;建立了礦山環境保護管理體系與監測網絡。

全面推進了綠色礦山建設工作。按照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關于加快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工作方案》《綠色礦山建設評估工作程序》等要求,巴南區全面開展了綠色礦山建設推進工作,建立了綠色礦山建設第三方評估及聯席會議審查制度,形成綠色礦山建設新局面。

礦產資源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依托重慶市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全面推進礦業權公開競爭性出讓。實行礦業權準入管理規定和礦業權出讓基準價制度,全面推行礦業權勘查開采信息公示制度,強化礦業權人信用約束。

(三)形勢與要求

經濟社會發展要求進一步提高礦產資源安全保障水平。隨著“一區五城”建設,對礦產資源的需求仍將維持高位運行。預計到2025年,除建筑石料用灰巖基本能夠滿足相關產業發展需求、可由區內自給外,其余礦產完全由區外輸入,需進一步拓展完善區外、市外資源輸入渠道。

發展新定位要求優化礦產勘查開發格局。巴南區位優勢顯著,地熱資源豐富,地熱開發利用歷史悠久。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溫泉康養旅游的需求不斷增加,“十四五”期間,巴南區將加大溫泉產業規劃,將溫泉作為旅游和康養產業的支柱去培育,將巴南區打造成國家級溫泉旅游度假區。目前,巴南區地熱資源開發利用程度尚不能滿足巴南的功能定位,因此,應積極勘查,有序開發,為今后溫泉旅游產業發展提供資源保障。

礦業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求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巴南區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布局應立足巴南區“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強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礦業綠色發展。調整勘查開發布局,重點推進地熱等清潔能源礦產勘查開發;優化開發利用結構,減少小型礦山數量,引導建設大中型礦山,促進形成以大中型礦山為主的規模結構;著力推進地熱優勢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培育溫泉旅游和康養產業;加強自主創新,建設智慧礦山,提高礦產品利用率。

生態文明建設要求進一步提升礦業發展質量。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加快轉變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式,提高礦產資源利用水平,推動礦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提高共伴生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率,加強采礦廢棄物等利用水平。推動綠色礦山建設,加強礦山生態環境恢復和礦區土地復墾力度,統籌礦產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發展。

二、指導原則與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堅持“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發揮“三個作用”和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重要指示要求,認真落實市第六次黨代會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和服務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提高礦產資源安全保障能力為目標,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統籌發展和安全,著力推進礦產資源市場化改革和治理現代化,著力提升資源自給能力,著力轉變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方式,確保資源供給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規劃管控與管理改革相銜接,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一區兩群”協調發展提供礦產資源保障。

“十四五”時期,巴南區遵循主城都市區中心城區東部生態之城、南部人文之城的發展方向,著力推進“一區五城”建設的目標。建立和完善適應市場經濟的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和管理新體制,政府管理與市場運作相結合的礦產資源配置機制,強化礦產資源管理,合理開發利用礦產資源,構筑有競爭力的優勢礦業。立足巴南區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統籌規劃,突出重點,有所創新,努力提高規劃的科學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切實提高礦產資源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保障能力。

(二)基本原則

1.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貫徹“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持續提升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促進集約節約、綜合利用、高效利用,鼓勵循環利用,推動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綠色轉型發展,建設健康環境,統籌資源開發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和諧共進。

2.堅持需求導向,保障供給

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出發點,加強資源供需形勢分析和礦產品市場監測,構建礦產資源安全監測預警機制,提升資源的有效供應,提高礦產資源安全保障能力,提升礦產資源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

3.堅持優化布局,協調發展

加強與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國土空間規劃等的銜接,推動資源開發與生態保護、產業轉型升級、區域經濟發展相協調。立足區域資源稟賦,突出地域優勢和資源特色,促進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發展優勢。

4.堅持深化改革,創新監管

深入推進礦產資源管理改革,依法依規開展砂石土礦產“凈礦”出讓,積極探索其他礦產“凈礦”出讓。順應市場經濟,加快構建礦產資源管理新體制新機制,探索形成適應改革發展的新平臺、新抓手和新舉措

(三)規劃目標

2025年,礦產資源供應能力穩步提升,基本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的資源需求,基本形成節約高效、環境友好、礦地和諧的礦業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格局,現代化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在礦產資源領域基本形成。

1.進一步夯實礦產資源保障基礎

加強地熱等優勢礦產的勘查。預期至2025年,預期新發現大中型礦產地1個,新增地熱資源量36萬立方米/年。

2.礦產資源保護與合理利用水平進一步提高

重點建設1—2處規模效應突出、資源保障有力的地熱重點開采區。加強地熱、石灰巖等重要及優勢礦產的開發整合,資源開發基本走上規模化、集約化和環保型發展道路使重要礦產品產量平穩增長。調控礦產資源開采總量,避免產能過剩。到2025年,全區礦山數量控制在28個以內,大中型礦山比例不低于90%。全區建筑石料用灰巖開采總量不超過1500萬噸/年、磚瓦用頁巖開采總量不超過41萬噸/年、地熱開采總量在544萬立方米/年左右。

3.綠色礦業發展機制基本形成

加大砂石土類礦山整合力度,提升礦業集中度和資源規模化利用水平。完善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的激勵約束機制,全面推行綠色勘查、綠色礦山建設,全面落實礦業權人生態保護修復責任、健康影響評價責任,構建礦業綠色發展長效機制。新建礦山按照綠色礦山建設標準進行規劃、設計、建設和運營管理,生產礦山加快升級改造、逐步達標

4.礦政管理與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全面推進礦產資源管理體制機制改革,信息化管理水平和行政審批效率進一步提高。礦產資源儲量管理工作更加精細,資源家底更加清楚。“凈礦”出讓取得成效,出讓收益征收、分配機制更趨合理。基本完成礦業權市場和公共服務體系現代化建設,資源配置更加合理高效,礦產資源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專欄1 ?礦產資源勘查開發主要指標

指標名稱

單位

2025年

指標屬性

新發現和評價大中型礦產地

1

預期性

新增資源量

地熱

萬立方米

36

開采總量

建筑石料用灰巖

礦石 ?萬噸

1500

約束性

磚瓦用頁巖

礦石 ?萬噸

41

預期性

地熱

萬立方米

544

礦山數量

28

約束性

大中型礦山比例

90

2035年遠景目標

資源安全保障能力得到強化,礦產資源勘查開采利用空間布局和結構進一步優化,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升,礦政管理機制更加完善,生態保護、資源開發與民生改善協調發展,礦業綠色低碳發展格局基本形成。

三、礦產勘查開發與保護布局

(一)礦產資源勘查開發調控方向

重點開發利用地熱、石灰巖等優勢礦產資源。依法依規大力支持天然氣、頁巖氣勘探開發力度,支持在已設油氣礦業權區域增列煤層氣進行綜合勘查、綜合開發,依法依規解決油氣勘探、開采、輸送等合理用地需求。

依法依規限制開采對生態環境影響較大的礦種及大規模開發可能引發產能過剩的礦產。

依法依規禁止開發磚瓦用粘土及其他對生態環境可能產生嚴重破壞且難以恢復的礦產。

(二)礦產資源產業重點發展區域

根據市級規劃目標,結合全區資源賦存條件,在成礦有利區帶劃定1個地熱重點開采區、1個灰巖礦集中開采區。

發揮全區溫泉資源豐富以及“中國溫泉之鄉”品牌的優勢,依托東溫泉、南溫泉等地熱資源,圍繞“大健康+古鎮”“大健康+溫泉”“大健康+老院子”“大健康+旅游”等,布局中心城區地熱重點開采區,推動大健康產業與各發展要素深度融合,助力打造東溫泉世界溫泉名鎮、南溫泉景區國際文旅度假區,爭創國家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

合理開發利用區內建材類礦產資源,穩住巴南區建筑用砂石供應能力,推動建材行業優化升級,布局巴南區姜家鎮灰巖礦集中開采區。

1.中心城區地熱重點開采區

位于花溪街道、南泉街道、龍洲灣街道、魚洞街道、一品街道、東溫泉鎮等區域,面積727.397平方公里,分為南溫泉、東溫泉地熱產業重點發展區。該區地熱礦產資源地質勘查程度高,地熱資源賦存條件好,資源量豐富,現有地熱采礦權11個,規劃期內設置地熱開采規劃區塊15個,其中已設采礦權保留2個,擬調整采礦權9個,空白區新設4個。

2姜家鎮灰巖礦集中開采區

位于姜家鎮,面積7.31平方公里,區內現有建筑石料用灰巖采礦權6個,多數灰巖礦山已具備大中型開采規模,成為巴南區規模最大、最集中的礦業區。規劃期內設置建筑石料用灰巖開采規劃區塊7個,其中已設采礦權保留4個,擬調整采礦權2個,空白區新設1個。

(三)勘查開采與保護布局

1.勘查布局

合理規劃布局勘查區塊,積極引導地熱等礦產設置探礦權。預期提交大中型礦產地1處,新增地熱資源量36萬立方米/年。

規劃地熱勘查規劃區塊1個,為空白區新設。

2.開采布局

合理規劃布局開采區塊,積極引導“規模化、集約化”布局,提高礦業的集中度和規模效益,培育開采、加工、科研為一體的產業基地,加快大中型和骨干礦山的建設和發展。劃定中心城區地熱重點開采區姜家鎮灰巖礦集中開采區,在其他區域合理劃定開采規劃區塊,積極引導采礦權設置。開展姜家、麻柳嘴建筑石料用灰巖資源調查評價等工作,提高采礦權資源可靠性。

全區礦山數量控制在28個以內,大中型礦山比例不低于90%。

3.保護布局

建設項目未經批準不得壓覆重要礦產資源;開采礦產資源應當采用符合國家標準的采礦方法和選礦工藝,達到國家規定的“三率”指標要求;禁止無證開采和超越采礦許可證規定的礦區范圍采礦;加強對具有工業價值的共生和伴生礦產的綜合開采、綜合利用,防止浪費。

四、加強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與保護

(一)合理確定開發強度

按照巴南區礦產資源特點、市場條件與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結合巴南區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各方面需求和礦山產能情況,在落實重慶市級開采總量控制目標的基礎上,科學制定開采總量。巴南區進行開發利用總量調控的有建筑石料用灰巖,到2025年,全區建筑石料用灰巖開采總量控制在1500萬噸/年以內。

(二)優化開發利用結構

1.優化方向

以市場配置資源,合理調整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強度,淘汰或整合落后產能,促進資源利用規模化、集約化。加強部門銜接,建立溝通長效機制,依法依規完善礦山用地、用林、用草等政策,依法支持企業投產、達產,提高產能利用率。

2.優化布局原則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最大程度減輕對人民健康的消極影響。依法依規嚴格礦山生產規模準入要求,嚴控建筑石料用灰巖的開發總量;逐步淘汰磚瓦用頁巖礦落后產能,提升規模化開發程度。

3.加強礦業權生產規模準入管理

建筑石料用灰巖:新建生產礦山規模不低于100萬噸/年,且可開采年限不少于5年;有效促進石灰巖利用的“規模化、集約化”發展。

地熱:新建礦山的最低開采規模為5萬立方米/年。

磚瓦用頁巖:不再新設磚瓦用頁巖礦山。

除符合有關規定外,嚴格控制新設小型生產規模礦山

4.規劃開發利用結構

規劃期內開采規劃區塊33個,其中已設采礦權保留11個(磚瓦用頁巖3個、建筑石料用灰巖6個,地熱2個),已設采礦權調整13個(建筑石料用灰巖4個,地熱9個),空白區新設9個(建筑石料用灰巖4個,地熱5個)。至2025年,規劃礦山數28個,大中型礦山比例不低于90%。

(三)嚴格規劃準入管理

科學制定符合巴南區礦產資源綠色勘查、開采規模、開發利用水平、綠色礦山建設及礦區生態修復等方面準入條件,落實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制要求,統籌協調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空間與耕地、林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區分戰略性礦產和非戰略性礦產、探礦權和采礦權、已設礦業權和新設礦業權、地下開采和露天開采、固體礦產和液體礦產,對礦業權準入進行差異化管控。依法依規從嚴控制長江干流岸線兩側5公里及第一山脊線可視范圍內礦業權準入。

1.勘查準入

推進礦產資源綜合勘查,探礦權人勘查工作中在查明主要礦產的同時,應當對共生、伴生礦產資源進行綜合勘查、綜合評價、儲量計算。堅持生態保護優先,嚴格勘查空間準入,在勘查立項、設計、施工全過程貫徹生態文明理念,優先選擇生態友好型的勘查方法,降低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推進勘查技術創新,促進勘查新技術、新方法的應用,實施綠色勘查示范項目。結合地方實際,制定綠色勘查規范,推動綠色勘查。

2.開采規模準入

礦山開采規模應與礦區(床)的資源儲量相匹配,應滿足相應礦產在不同開采區的最小開采規模要求。除符合有關規定外,嚴格控制新設小型生產規模礦山,嚴格限制不具備擴能條件的已設小型生產規模礦山擴大范圍增劃資源。

3.開發利用水平

加強礦產資源保護與節約利用,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應符合國家及重慶市礦產資源“三率”指標要求。

4.礦區生態修復

新建礦山,在采礦權出讓時明確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礦區土地和生態損毀的要求,編制《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建立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基金賬戶;已設礦山,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邊開采邊治理、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治理、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完善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長效責任機制和基金管理制度。

五、綠色礦山建設和礦區生態保護

(一)綠色勘查

以綠色發展理念為引領,加大綠色勘查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新設備和新工藝的研究與應用推廣,在勘查立項、設計、實施全過程貫徹生態文明理念,推廣物化探無損地表技術,減少對生態環境的擾動。

(二)綠色礦山建設

新建礦山按照綠色礦山建設標準進行規劃、設計、建設和運營管理,生產礦山加快升級改造、逐步達標。

依法依規落實綠色礦山建設支持政策,在資源配置、礦業用地用林用草等方面優先支持。對達不到綠色礦山建設標準的,按照規定在用礦用地政策方面予以限制。

(三)礦區生態保護修復

落實生產礦山生態修復主體責任。持續鞏固提升露天礦山綜合整治成效,建立礦山地質環境監測工作體系,探索建立礦山地質環境監測技術體系,對礦山地質環境進行動態監測。

強化準入條件,在采礦權出讓時明確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礦區土地和生態損毀的要求,在出讓合同中約定礦山生態保護修復義務及違約責任,按要求建立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基金賬戶。

完善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長效責任機制,完善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基金制度。嚴格落實采礦權人《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編制責任,按照方案和年度實施計劃,在開采活動中同步開展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工作,如實、及時計提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基金。按照邊開采邊修復的原則,加強對礦山企業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和土地復墾義務履行情況的監督檢查。

完善礦山生態修復激勵懲戒機制。構建形成源頭預防、過程控制、損害賠償、責任追究的制度體系。建立系統完善的礦山地質環境動態監測體系,加快監測基礎設施建設。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礦山生態修復,建立健全政府、礦山企業、社會投資方、公眾共同參與的礦山生態修復監督機制。加強對礦山企業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和土地復墾義務履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對不履行義務或義務履行不到位的礦山企業依法依規進行懲戒。

加強礦山污染防治。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排污許可制度、清潔生產制度、達標排放制度等。建立完善的環境保護、生態恢復與人體健康之間的動態監測體系。加大礦山“三廢”治理與環境監測。減少礦山開采、儲存、裝卸、洗選、運輸等環節的污染物排放。加快推進老舊高排放礦山機械淘汰更新,加大礦山機械污染防治力度。推動清潔運輸方式。

六、規劃實施與保障措施

(一)加強統籌協調

落實規劃實施主體責任。強化部門協同和上下聯動,進一步細化和完善相關措施,形成政策合力。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全面落實規劃目標任務。規劃一經批準,必須嚴格執行,確需調整的,嚴格按照有關規定辦理。

做好相關規劃銜接。建立健全相關規劃銜接協調機制,確保礦產資源規劃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國土空間規劃、自然資源保護和利用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銜接協調。涉及礦產資源的相關行業規劃,在規劃目標、重要指標、重點布局、重大工程和政策措施等方面,要與礦產資源規劃相銜接。

(二)嚴格審核管控

按照礦山開發規模與礦床儲量規模相適應的原則,嚴格執行新建、擴建礦山最低開采規模設計標準,科學劃定勘查規劃區塊和開采規劃區塊,明確準入要求和時序安排,原則上一個勘查開采規劃區塊一個主體,促進資源整裝勘查、整體開發。新設勘查開采項目優先向重點區域投放。

加強礦業權出讓項目計劃調控。動態更新維護礦業權出讓項目庫,做好與用地用林用草等審批事項的銜接。健全完善上下聯動、部門會商的協作機制,區政府組織規劃自然資源、發展改革、經濟信息、交通、生態環境、應急、林業等部門和鎮政府(街道辦事處)開展必要的聯合踏勘、申報礦業權出讓項目計劃。加強礦業權出讓前期工作。

(三)強化資金保障

創新體制機制,探索建立專項資金制度,礦業權出讓收益按照適當比例加大經費投入,支持科技創新,鼓勵科研單位與相關企業合作,形成多元化的科技投入。積極支持礦產資源規劃中重大工程的實施,保障規劃實施落地,確保規劃目標任務實現。財政部門要會同規劃自然資源部門,統籌加大對公益性、基礎性、戰略性礦產地質調查勘查和科學技術研究,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等工作的支持力度。拓展資金籌措渠道,積極爭取國家資金,鼓勵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礦產資源勘查。

(四)健全監督機制

加強監督執法管理體系建設,強化重點環節監管,構建覆蓋地質勘查、礦山建設、開發運營、閉坑治理、生態修復、職業健康的全生命周期監管體系。優化監督管理內容和程序。開展礦山日常巡查和遙感監測,推動監管工作信息化智能化。完善礦業權人勘查開采信息公示制度,強化礦業權人異常名錄和嚴重違法名單管理,嚴肅查處違法企業,引導形成從業主體自治、行業自律、社會監督、政府監管的格局。

創新規劃監督方式,實行專項檢查與經常性監督檢查相結合,采用衛星遙感、無人機等技術手段,強化對規劃重點區域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活動的監督管理。加強宣傳報道,增強輿論監督、社會監督,不斷提升礦產資源管理水平。落實監督責任,完善規劃監督管理辦法。加強信息公開、政務公開、項目公示,動態評估規劃實施情況。加強督導考核,將規劃實施成效納入礦產資源管理考核的重要內容。強化考核結果運用,建立健全問責機制,倒逼責任落實。

部門解讀:

關于《重慶市巴南區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年)》的政策解讀

一圖讀懂: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